新生儿颅脑超声,您了解吗?

健康知识 2016-02-19

1.jpg

  新生儿颅脑超声是超声诊断近年来开展的新技术,以其无辐射不需要镇静剂、简单便捷及灵活性现已广泛用于新生儿颅脑疾病的诊断。颅脑超声可早期发现脑组织结构改变及血流动力学变化,且具有床旁检查的优势。很多人还不知道什么是新生儿颅脑超声?为什么要做这个检查?那接下来就简单认识一下它吧!新生儿颅脑超声无创、价廉、简便、易行,具有实用的临床应用价值。该项技术适用于新生儿及前囟未闭的小婴儿颅内病变的筛查及诊断。对脑中心部位病变,如脑室系统出血有更特异的诊断价值。可提示颅内病变的类型、程度、部位及发生时间,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人脑是生命体中最重要的器官,位于颅腔内。脑由胚胎时期的神经管全端演化与发育形成,分为端脑、间脑、小脑、中脑、脑桥和延髓6部分。新生儿颅脑超声检查方法是在新生儿安静状态下进行的,取平卧位,探头放置在新生儿前囟部位,通过探头的偏转由前向后,由中间向两旁依次扫描,如同用一把无创的刀,将脑切出无数个层面,作冠状切面和矢状切面连续扫查,获得颅脑超声冠状面和矢状切面图像。颅脑超声对新生儿颅内疾病的诊断有很高的价值。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超声诊断是颅脑超声最早在新生儿中的应用,对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也具有特异性的诊断价值。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严重合并症是梗阻性脑积水,超声检查可先于临床早期发现。颅脑超声可用于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筛查和动态观察。筛查对象为早产儿、母孕期有合并症的高危儿、有颅内出血潜在危险的各种疾病新生儿等。检查时间是出生后3-4天内筛查是否发生颅内出血,酌情予以近期复查。对于较重的颅内出血,最好每周复查1次,至少在1个月左右再次复查。对有发展为梗阻性脑积水趋势的患儿,应动态观察,指导临床治疗。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超声诊断对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诊断,基于该病的病理过程。依照中华医学会新生儿组制订的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标准及文献报道的临床分度标准,以新生儿脑实质回声局限或弥漫性增强,回声强度低于脉络丛诊断为轻度缺氧缺血性脑病;脑实质弥漫性回声增强,强度接近脉络丛回声诊断为中度缺氧缺血性脑病;脑实质弥漫性回声增强,强度超过脉络丛回声,脑实质结构模糊、不清晰诊断为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一般在7-10天内轻度偏中度脑病的超声影像强回声会消失。但在中度偏重或重度脑病,此时临床症状并未完全消失,颅内超声影像的强回声也依旧存在,但粗糙而不均匀,并会持续一段时间。须注意的是,这已不是脑水肿的表现,而是神经元广泛受损,难以逆转的迹象,晚期的脑结构变化会接踵而现,在3-4周后超声影像会逐渐清楚。

  颅脑超声对脑发育也具有判断价值。新生儿脑是胎儿脑发育的继续,其成熟程度是评价小儿健康和疾病状态的重要参考指标。颅脑超声可根据一些脑结构的自然标志,判断脑发育的状况。通过脑内一些结构出现的规律性特点,可大致评估小儿胎龄,或脑的发育程度是否与胎龄相符。如糖尿病母亲所生的婴儿,脑成熟度往往小于实际胎龄1-2周。在35-36周的早产儿,双侧脑半球在略不成熟的超声背景下,脑结构已基本接近于足月儿。34周左右的早产儿,脑沟回弯曲度小,矩状裂已出现,脑岛仅有部分分化。小于34周的早产儿,脑沟回影像短而细,脑岛呈片状,尚未分化。 另外,对一些先天性脑发育异常的患儿,可从其结构异常特点,分析胎儿期病变发生的时间,有助于临床诊断。

  新生儿颅脑超声已经成为新生儿颅脑疾病的首选常规筛查方法。在多方面与CT、MRI等其它影像技术构成互补关系,对诊断不同病因各有优势。在我院开展2年多来,一共检查新生儿500余例,阳性率达40%,为新生儿疾病的诊治提供了方便快捷且无辐射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