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通州区科学技术奖获奖目录 | |||||
序号 | 项目编号 | 申报年度 | 项目名称 | 主要完成人 | 获奖等级 |
1 | 2010/3/2 | 2010年度 | Hhcy及MTHFR基因多态性对卒中患者综合预后的影响 | 谈晓牧、杜会山、刘建国、刘怀翔、耿晓坤 | 三等奖 |
2 | 2010/3/3 | 2010年度 |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门-囊时间及其影响因素 | 郭金成、许敏、温玉梅、王国忠、李东宝 | 三等奖 |
3 | 2010/3/4 | 2010年度 | 微创技术(MIS)置入内锁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前瞻性研究 | 王雪飞、窦越超、葛双雷、吕振刚、胡国东 | 三等奖 |
4 | 2011/3/2 | 2011年度 | “合作单元”式责任制护理模式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效果 | 刘继红、杜会山、魏建朝、魏淑霞 、于娟 | 三等奖 |
5 | 2011/3/3 | 2011年度 | 微创后侧入路肌关节囊瓣重建在人工髋关节置换中的疗效观察 | 王雪飞、窦越超、葛双雷、吕振刚、胡国东 | 三等奖 |
6 | 2011/3/4 | 2011年度 | 可吸收聚乙醇酸材料(商品名‘奈维’,NEOVEIL)防止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后漏气的临床研究 | 吴骏、孙林、杨海平、李卫强 | 三等奖 |
7 | 2011/3/5 | 2011年度 | 颈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与观察 | 钟国蓉、杜会山、张瑞华 | 三等奖 |
8 | 2012/1/5 | 2012年度 | 颈动脉狭窄经皮血管内成形及支架置入术对其他脑动脉系统卒中预防的效果 | 杜会山、谈晓牧、耿晓坤、魏建朝、张伟东、孟繁花 | 一等奖 |
9 | 2012/2/8 | 2012年度 | 经桡动脉应用单根MAC指引导管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 | 郭金成、马长生、王国忠、许 敏 | 二等奖 |
10 | 2012/2/9 | 2012年度 | 糖尿病前期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胰岛素抵抗相关性研究 | 王旭红、赵 冬 | 二等奖 |
11 | 2012/2/10 | 2012年度 | ACE、AGT基因联合多态性与高血压合并脑梗塞相关 | 杜明艳、封 靖、杜会山、丁文军 | 二等奖 |
12 | 2012/3/7 | 2012年度 | 两种机械方法预防妇科高危患者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 高 洁、周 勤、张震宇 | 三等奖 |
13 | 2012/3/8 | 2012年度 | 上消化道出血动脉栓塞的临床应用 | 胡乃东、姚成礼、石 威、龚平明、蔡建华 | 三等奖 |
14 | 2013/1/3 | 2013年度 | 常压高流量氧(NBO)联合乙醇对急性脑梗死治疗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 | 耿晓坤、杜会山、谈晓牧、孟繁花、张伟东、刘宗建、杨延通 | 一等奖 |
15 | 2013/2/5 | 2013年度 | 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术中后囊破裂原因与处理 | 任淑兰、孔凡宏、 张 蕊 | 二等奖 |
16 | 2013/2/8 | 2013年度 | IFG、IGT、IFG+IGT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变化差异分析 | 赵 冬、王旭红 | 二等奖 |
17 | 2013/3/11 | 2013年度 | 血管超声引导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 | 赵 亮、张 杰、曾燕荣、周 静、陈 洁 | 三等奖 |
18 | 2013/3/15 | 2013年度 | 同期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双侧肺大疱的临床研究 | 吴 骏、孙 林、杨海平、李卫强 | 三等奖 |
19 | 2013/3/8 | 2013年度 | 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2例报告 | 姚成礼、龚平明、刘 勇、刘全新、胡乃东 | 三等奖 |
20 | 2014/1/8 | 2014年度 | HDL通过SR-BI调节造血干细胞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和机制研究 | 冯英梅、赵 冬 | 一等奖 |
21 | 2014/2/4 | 2014年度 | 神经内镜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应用 | 王 刚、郑仕奇、张洪兵、黄 庆、王长江 | 二等奖 |
22 | 2014/2/8 | 2014年度 | 儿童角巩膜穿通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手术治疗病例分析研究 | 孔凡宏、王艳玲(北京友谊医院) | 二等奖 |
23 | 2014/3/6 | 2014年度 | 《危重胸部创伤处理技术》 | 吴 骏、张建鹏 | 三等奖 |
24 | 2014/3/16 | 2014年度 | 数字化乳腺摄影过程中邻近腺体的剂量评估与防护 | 李广民、彭如臣、王珍琦、郭红玉、杨新颖 | 三等奖 |
25 | 2014/3/17 | 2014年度 | 介入治疗对伴重度颈动脉狭窄的脑梗死患者近期综合预后的影响 | 杜会山、谈晓牧、耿晓坤、魏建朝、张伟东 | 三等奖 |
26 | 2016/1/3 | 2015年度 | 经桡动脉应用MAC指引导管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可行性研究 | 郭金成、陈文明、王国忠、柳子静徐 荣、张利彬、朱芙丽 | 一等奖 |
27 | 2016/1/7 | 2015年度 | 神经根型颈椎病椎间孔内神经根受压的原因分析及减压方式选择 | 陈学明、许崧杰、崔利宾 | 一等奖 |
28 | 2016/2/5 | 2015年度 | 颈动脉狭窄介入治疗后复发脑卒中的特点研究 | 谈晓牧、杜会山、耿晓坤、魏建朝、张伟东、孟繁花 | 二等奖 |
29 | 2016/2/8 | 2015年度 | 单卵双生子血清胆红素水平与糖代谢异常的相关性分析 | 于 可、赵 冬 | 二等奖 |
30 | 2016/3/5 | 2015年度 | 绝经后815例妇科住院患者常见疾病分析 | 仝亚红、赵秀伶、王 娟、赵 娟、王亚男 | 三等奖 |
31 | 2016/3/12 | 2015年度 | 喉癌前病变病理诊断及癌变率的差异性研究 | 胡艳萍、刘红刚 | 三等奖 |
32 | 2016/3/15 | 2015年度 | 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对脑梗死患者心理康复的临床疗效观察 | 曾艳芳、张伟东、魏建朝、童燕娜、顾 盼 | 三等奖 |
33 | 2016/3/20 | 2015年度 | 白内障术后黄斑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动态观察研究 | 孔凡宏、王艳玲、吴胜卫 | 三等奖 |
34 | 2016/1/3 | 2016年度 | 经桡动脉应用MAC指引导管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可行性研究 | 郭金成、陈文明、王国忠、柳子静、徐 荣、张利彬、朱芙丽 | 一等奖 |
35 | 2016/1/7 | 2016年度 | 神经根型颈椎病椎间孔内神经根受压的原因分析及减压方式选择 | 陈学明、许崧杰、崔利宾 | 一等奖 |
36 | 2016/2/5 | 2016年度 | 颈动脉狭窄介入治疗后复发脑卒中的特点研究 | 谈晓牧、杜会山、耿晓坤、魏建朝、张伟东、孟繁花 | 二等奖 |
37 | 2016/2/8 | 2016年度 | 单卵双生子血清胆红素水平与糖代谢异常的相关性分析 | 于 可、赵 冬 | 二等奖 |
38 | 2016/3/5 | 2016年度 | 绝经后815例妇科住院患者常见疾病分析 | 仝亚红、赵秀伶、王 娟 | 三等奖 |
39 | 2016/3/12 | 2016年度 | 喉癌前病变病理诊断及癌变率的差异性研究 | 胡艳萍、刘红刚 | 三等奖 |
40 | 2016/3/15 | 2016年度 | 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对脑梗死患者心理康复的临床疗效观察 | 曾艳芳、张伟东、魏建朝 、童燕娜、顾 盼 | 三等奖 |
41 | 2016/3/20 | 2016年度 | 白内障术后黄斑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动态观察研究 | 孔凡宏、王艳玲、吴胜卫 | 三等奖 |
42 | 2017/1/1 | 2017年度 | 自膨式支架联合远端血栓保护装置治疗症状性椎动脉起始段狭窄的研究及应用 | 耿晓坤、杜会山、程哲、高洁、朱浩猛 | 一等奖 |
43 | 2017/1/4 | 2017年度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肿瘤转移相关基因1(MTA1)与食管鳞癌临床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 杨海平、吴 骏、许丽娟、王艳瑜 | 一等奖 |
44 | 2017/1/6 | 2017年度 | 经灌注球囊冠状动脉注射维拉帕米处理介入术中慢血流与无复流的疗效 | 郭金成、李 静李东宝、王德昭华 琦、徐 荣 王国忠、 陈文明 | 一等奖 |
45 | 2017/1/8 | 2017年度 | 血清全段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在2型糖尿病肾病不同分期中的变化 | 张宝玉、 赵 冬 | 一等奖 |
46 | 2017/2/2 | 2017年度 | 大剂量甲氨蝶呤及左旋门冬酰胺酶在成人高危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长期生存的应用 | 周合冰、 张 越张 娟、 曾 惠、傅晨晓 | 二等奖 |
47 | 2017/2/5 | 2017年度 |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支架内再狭窄的价值 | 彭峰河、 彭如臣张雪梅、 高焕锋马国武、 张殿平 | 二等奖 |
48 | 2017/2/6 | 2017年度 | MicroRNA-10a-5p与MicroRNA-34c-5p在喉癌前病变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及临床病理分析 | 胡艳萍、 刘红刚 | 二等奖 |
49 | 2017/2/10 | 2017年度 | 探索在中国成年人中颈围作为胰岛素抵抗及中心性肥胖风险评估的地位 | 纪智礼、 王旭红 | 二等奖 |
50 | 2017/2/12 | 2017年度 | 单纯腰椎间孔狭窄症的影像学特征及临床表现 | 陈学明、 崔利宾许崧杰、 袁 鑫刘亚东 | 二等奖 |
51 | 2017/3/4 | 2017年度 | 氯丙嗪联合异丙嗪在一过性或永久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神经保护作用 | 耿晓坤、 杜会山李凤武、 申甲梅丁玉川 | 三等奖 |
52 | 2017/3/10 | 2017年度 | 缺血性卒中后的超早期康复锻炼加剧脑损伤的机制研究 | 杜会山、 关龙飞童燕娜、 耿晓坤丁玉川 | 三等奖 |
53 | 2017/3/15 | 2017年度 |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急性期治疗研究 | 黄 庆、 张洪兵彭如臣、 王 刚石逸杰 | 三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