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邪活络话药罐

健康知识 2019-03-19

说起拔火罐,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又称“拔管子”或“吸筒”,主要是利用热胀冷缩原理,通过加热以排除罐内部分气体,使罐内形成负压而使罐口紧紧地吸附在皮肤上的治疗方法。“拔火罐”在我国已经有的几千年的发展史,在最初是用于外科,用挖空的牛角筒罩在患处来吸血排脓,所以古籍中又叫做“角法”。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牛角筒逐渐被竹罐、陶罐、玻璃罐所代替,治病范围也从早期的外科痈肿扩大到各类风湿性疾病、颈肩腰背肌肉劳损、气滞血瘀之跌打损伤、中风偏瘫之痿痹及一切肌肉酸痛不适诸证。

而今天介绍的药罐就是将竹罐投入药汤内加热后拔在身体上,使竹罐紧紧地吸附在体表穴位上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本疗法源于拔罐法,疗效因为有了药物和温热作用得到的大大的提高。

拔罐法本能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淤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药罐便是在此基础上用充满药气的竹罐吸附在俞穴上,使罐筒与筒内皮肤间形成热力循环,类似于药物熏蒸,使机体气血通畅,药气通过机体肌肤的吸收、渗透,起到药物的治疗作用,加上温热疗法可以促进治疗局部的血液循环,改善气血瘀滞的状况,加上经络穴位对人体的刺激作用相结合,从而达到疏通经络,舒筋止痛之功。通过长期大量临床实践证明,本疗法取材方便,操作简单,治疗时既可免针药之苦,又无副作用,患者极易于接受。

药罐的适应范围有以下几类。用于治疗运动系统疾病: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筋膜炎、肌肉劳损、软组织损伤、退行性脊柱病变、强直性脊柱炎等疼痛疾病;用于因风寒湿邪气侵袭而产生的疾病:风湿病、头痛、胃脘痛、落枕、面瘫、痛经、面肌痉挛、腓肠肌痉挛、感冒等;用于神经系统损伤后肢体康复治疗:脑血管病后遗症之痉挛症状。年轻气壮者可3-5天拔罐1次,年老体弱者建议1周1次为宜。罐印表现不同,它所代表的意义也不同。罐印紫黑而黯一般表示体有血瘀或是患处受寒较重;罐印发紫伴有斑块,一般可表示有寒凝血瘀之症;罐印呈散紫点,深浅不一,一般提示为气滞血瘀之证;淡紫发青伴有斑块,一般以虚症为主,兼有血瘀;罐印鲜红而艳,一般提示阴虚、气阴两虚、阴虚火旺;罐印呈鲜红散点,通常在大面积走罐后出现,并不高出皮肤。如系在某穴及其附近集中,则预示该穴所在脏腑存在病邪(临床中有以走罐寻找此类红点,用针刺以治疗疾患的。);吸拔后没有罐迹或虽有但启罐后立即消失,恢复常色者,则多提示病邪尚轻;罐印灰白,触之不温:多为虚寒和湿邪;罐印表面有纹络且微痒:表示风邪和湿证;罐体内有水气:表示该部位有湿气;罐印出现水泡:说明体内湿气重; 出现深红、紫黑或丹痧,或触之微痛兼见身体发热者,提示患热毒症;身体不发热者,提示患瘀证。

做药罐时您需要注意拔罐时间不宜过长,以5分钟左右为宜,拔罐后需覆盖衣物以保暖及增加疗效;起罐后要迅速擦干拔罐产生的水气,以免湿寒再次侵入人体,可用罐筒滚压拔罐处以减轻不适感。6小时内不要沾水,注意保暖,不要受风及着凉。以下患者是药罐的禁忌者,重度心脏病、或身上有金属物质的;有出血倾向的、出血史的、开放性骨折、败血症、血友症等;全身浮肿,急性外伤性骨折;全身皮肤病或局部皮损(如皮肤过敏或溃疡破裂处);极度衰弱、消瘦、皮肤失去弹力者;高热不退、抽搐、痉挛;心尖区、体表大动脉搏动及静脉曲张部;瘰疬、疝气处;肝炎、活动性肺结核等传染病;精神分裂症、抽搐、高度神经质及不合作者;女性经期、四个月以上之孕妇。六岁以下之儿童及七十岁以上之老人。

我院中医中心理疗科药罐疗法自开展以来,对于肩周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疾病,尤其是对于颈肩腰腿痛筋伤类疾病,治疗效果立竿见影,得到了广大患者的一直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