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图片新闻 >> 正文

新闻中心

图片新闻

“加强临床科研 推动学科建设”的改革之路

发布时间:2016-10-13 浏览次数:
字号:
+-14

  1.jpg

  10月12日,我院围绕“医院科研发展及人才梯队培养建设”这一主题举办了科研沙龙。沙龙由陈学明副院长主持,纪智礼院长和十余位主持或参与过各级课题的科室主任、学科次级带头人参与了本次沙龙。

  陈学明副院长指出,为更好地承载北京城市副中心卫生服务需求,打造属于通州区的“品牌医院”,通州区科委、区卫计委今年累计投入科研经费千万余元以支持我院科研发展,而要获得优秀的成绩则必须要依靠集“创新性、应用性、实用性”一体的复合型人才、助力于科研活动的科研实验平台以及能够孕育高水平科研课题与方向的优秀学科。如何培养人才、如何构建未来科研发展之路即是本次沙龙探讨的主要内容。随后,各科室主任及次级学科带头人依次发言,就议题各抒己见。糖尿病重点实验室冯英梅教授提出:在给与固定经费支持课题研究时,应尽量选择具有一定前期基础且具备研究价值的题目,并且建议考虑增加年度考核与经费滚动支持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定期检查课题产出、课题进展情况,以提高课题产出质量,避免无效投入和低价值产出,为申报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做铺垫。肾内科李忠心主任建议刚入职的科学学位研究生在入院后应进入公共实验室继续培训、工作,以完善知识储备以及精进实验操作技能,将研究生专业能力发挥至最大化;其次,我院申报不同级别的课题在标书设计方面均存在统计学方法设计不当或欠妥的问题,研究设计不准确,极大影响了申报中标率及课题后续研究发展,应定期参加有关培训,提高标书撰写质量;同时,李主任还强调了科研核心团队不要搞“个人化”,要学会成果共享,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儿科李丽华主任分享了自己在读博期间的学习经验,建议无论是临床科研工作者还是基础科研工作者都可以定期以沙龙的形式共同分享研究成果、探讨所遇到的科研问题或者赏读好的科研文章,以带动整体的积极性;科研工作者可以打破科室、学科间的框架,围绕着某共同的研究方向或课题组建科研兴趣小组,展开头脑风暴,互相汲取灵感,弥补不足,使研究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或打开新的局面;临床科室医师要和基础研究团队实现零障碍沟通,不仅要有想法,技术支持也要跟得上,这样才能将研究做透做明白。神经内科耿晓坤副主任表示,学科建设一定要从学科带头人抓起,带头人不仅要自己以身作则,还要积极帮助科室内部成员成长,做到整个团队都在不断的学习、进步;从最初的扶持,到有了一定成果和希望时的助推,直到整个人才成熟、成长起来,对于科室带头人都是一份沉甸甸但又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优秀的团队将是科室高速持续发展的原动力。此外,多位参会科室主任还反映了一些科室内共同存在的问题,诸如:公共实验平台功能是否可以与临床科室更好的衔接,以充分利用资源并造福临床科研;科室工作繁忙,临床工作者科研时间少,使课题的数据录入、随访等细节工作受影响;临床工作者科研兴致不高等现象均亟待改善。

  纪智礼院长在听取了各位主任及学科带头人的发言后,就大家提出的建议及意见做了总结:1、为更好扶植科室科研发展,未来我院会设立“院长基金”,用以支持科室有价值的科研课题、科研小组的成立以及组织提高科研能力的相关培训;2、组建新的科学研究指导委员会以及青年科研委员会,在选择科研方向或课题申报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定期举办科研沙龙以增强我院科研学术氛围;3、国家级、省部级重大课题及研究方向可以做顶层设计。对内,医院可以跨科室、跨学科组成团队,并制定“入团”标准,使团队成员做到高效整合;对外,可以招募科研团队,共同合作,做到持续投入与进展,获得相应的高水平成果产出。4、设立、明确学科带头人职责,加强次级学科带头人及青年骨干的培养,从点到面带动团队成长。5、设立科室内部科研绩效,能够让科室内作出科研贡献与成绩的工作者得到应有的酬劳。6、成立我院自己的杂志社,推动我院创立的杂志成为国家核心期刊,以提高我院的科研影响力。7、以交班会为平台展示科室或个人的科研成果,营造浓厚的科研学术氛围,带动全院科研发展。8、入选医院学术委员资格中要加大科研成绩比例。

  此次科研沙龙中所有提出的建议和意见,科教科将科学论证其可行性,总结归纳成为切实可行的政策或方案,并作为我院科研发展计划的重要工作在2017年开始陆续开展,在人才培养和医院科研发展方面带来积极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