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医院动态 >> 正文

新闻中心

医院动态

2011年 潞河医院全力冲刺“三级”

发布时间:2011-03-16 浏览次数:
字号:
+-14

    健康促进医院正式挂牌、通过市医疗质量万里行检查、顺利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开设在职研究生班……2010年,潞河医院以医、教、研、防功能为核心,以提高行政效能、增强后勤支撑、创新医院文化为保障,圆满地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务。2011年,该院将全方位达到三级医院标准,实现潞河百年医院的历史性跨越。

    2月25—26日,潞河医院召开2011年工作会议,全面回顾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并对今年重点工作进行部署。

    汇报中,潞河医院院长马春光表示, 2010年是通州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的开局之年,也是医院实现十年规划的关键之年,全院干部职工发扬团结拼搏、共克时艰的潞河精神,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创造了奇迹,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医院将通过加快弱势科室建设,打造市级重点学科,实现大综合突特色的医疗模式;推广优质护理病房,转变护理模式;提高后勤支撑能力,推广电子物流;注重高端人才引进与培养,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等举措,为完成临床型医院向教学型医院的转变,为晋级三级医院而努力奋斗。

    会上,院人事科、医疗部等部门主管负责人分别作了工作报告。随后,全院中层干部分组进行了热烈地讨论。代表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对2011年医院的建设、改革与发展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回顾2010
圆满完成各项指标

    2010年12月,医院急诊病房及急诊ICU筹建成功,新增床位18张,医院总床位达731张。日均门诊5431人次,日均急诊831人次,床位使用率91.6/床/年,床位周转30.0次数/床/年,平均住院日11.32天,出院人数21306人,门诊病人满意度97.1%,病区病人满意度99%。

学科建设成果显著

    以大综合突特色为轴线,学科建设取得丰硕成果。临床学科有115个技术项目达到三甲医院水平,其中53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32项达到国际水平;重点学科建设如骨科、心内、神外、神内、普外等科室已成为区域有影响力的重点学科;内镜诊断与治疗、微创技术、冠脉介入、糖尿病、慢阻肺、肿瘤、血液、危重症等一大批优势医疗项目具备了区域核心竞争力;重点科室从管理、外部资源与环境、人才梯队、教学与科研等方面逐步向市级重点学科迈进;京东地区尿路结石治疗中心、消化性疾病诊疗中心、糖尿病防治中心相继落成并发挥效能;急诊病房和EICU成功扩建;院前急救、急诊科抢救和后续的专业化重症救治体系更加完善;神经内科率先成立门诊疑难病会诊中心;借助首医平台,骨科、神经外科、内分泌、风湿免疫等11个科室加入了首医学系,科室发展与建设跨出潞河,与市三甲医院形成对接;大综合突特色的医疗模式初步形成。

人力资源建设走向规范

    重视人力资源建设,制定人力资源“十二五”规划。规范人员引进程序,拓宽人才招聘渠道,注重高学历、高素质人才引进,提高专业人才队伍的高学历比例。成功筹办研究生班,加快内部人员学历提升,通过进修、定向培养、短期出国等培训,加快骨干人才成长。鼓励支持在职学历学习和课题研究提升学术能力。现医务人员研究生学历已占28%,护理大专以上已占55%。

    借助首医资源,注重提高学科带头人的教学与科研能力,造就了一批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学科带头人团队。调整改善人才梯队建设,形成了老中青结合具有区域竞争优势的医疗队伍,人力资源建设走向规范并在全区起到了示范效用。

质量控制体系更加完善

    门急诊、医技质量控制体系逐渐完备,医疗督察组定期评估及反馈整改机制使门诊质量和服务得到保障。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22%,满意度上升达98%。

    8个病区11个病种的路径管理顺利开展并在质量控制、住院费用等方面取得较好成果。传染病人和危重病人的网上直报、电子病历的网上监控等细节管理成效明显,确保了医疗质量进一步提升。

    加强对高风险医疗环节的管理,做到重点环节重点管理。严格医师资质管理,建立医生技术档案,建立腕带识别及手术前医护核查制度。通过品管圈管理,建立危重症病人的监测报告制度,对危重症病人进行集中监测。完善有创操作准入管理,确保各项有创操作的安全性。

    实行执业医师定期考核制度,制定考核实施方案,通过对全院70名主任医师、113名副主任医师、209名主治医师及134名住院医师在医德医风、业务技能、工作业绩等方面考评,526名注册医师全部合格通过。

    护理质量有新的提升。坚持定期质量检查。全年质控组共完成质量检查30次。强化护理督导的作用,全年护理督导共完成16大项检查。制定防范护理不良事件的安全措施,对危重、手术、神志不清等使用腕带作为身份识别标识,建立预防跌倒警示标识,建立各种醒目标识。

    重视护理骨干培养,全年共有40名护士长和护士到外院进修和学习,人员素质的提高保障了护理服务质量。建立激励机制,尝试完善护士二次分配,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成就感。“优质护理示范工程”试点有序开展,病人满意度持续提高。

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完成

    门诊便民服务体系建立,在传统服务基础上为方便患者就医积极推行预约挂号,制订了“先诊疗,后结算”工作计划,初步建立“先诊疗,后结算”服务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不断加强预约诊疗服务工作的组织领导。

    与下级医院签订双向转诊协议,制定转诊程序,满足病人需求。积极开展对口支援工作,先后组织51名医师到社区医院支援,包括教学查房、专题讲座等,共诊疗病人670余次。

    神经内科成立疑难病会诊中心,有效提高了疑难病人的诊疗水平。

    通过行风监督员和定期对就诊病人的征求意见,形成系统的教育、整改体系,病人满意度逐年提高,医院的社会影响力得到增强。

教学与科研起到源动力作用

    经市教委批准,取得了开设在职研究生课程班资格,首期85个学员已经开班学习,医院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医院先后有11个科室加入首医学系,与专家在同一平台探讨医疗和学术问题,临床医疗水平得到很大提升,为医院打造市级重点学科开辟了良好路径。

    为提高临床带教能力,组织参加了首都医科大学燕京医学院组织的各种培训,构建了优秀的教师团队。教学质量得到保障,医学生学习成绩在同级医院中领先,部分科室逐步转化为教学型科室,为医院向教学型医院转变奠定了基础。

    科研工作得到加强,制定下发了科研项目、论文发表的奖励政策,建成中心实验室。各级科研项目明显增加,特色专业的学术论文在全国相关学术会议上引起关注,潞河品牌得到提升。

基础建设进展顺利

    目前医院外科楼正在进行装修、设备安装工作。三期门诊综合楼的前期工作顺利推进,此项目将彻底改变环境状况,改善就医环境,完成1200床位的建设规模,增加新的服务功能,形成区域竞争能力。新规划教学楼和区医学教育中心,正在申报政府有关部门立项,它的建设标志着医院教学体系更加完备,实现向三级医院的功能目标跨越。

电子物流渗透医院各领域

    健全信息委员会会议制度,明确职责与任务,完善提高门急诊及病区诊疗系统;药品数据自动化的建成实现了药品零库存目标;预约挂号平台投入使用,实现电话预约、双向转诊预约;实名就诊卡模式有序推进; OA办公系统使用效果更加显著;外网建设增加了对外宣传的途径;数字化医院的模式逐渐成形。

医院重大成果

    “创建国家级卫生区”工作圆满完成;“健康促进医院”验收成功;“全国职工模范之家”正式授牌;2010年“医疗质量万里行”顺利通过;临床路径管理阶段性评估获得较好成果。

2011年工作

    总体思路:全面贯彻区委、区政府、区卫生局的总体部署,解放思想,抓住机遇,以医、教、研、防共同发展为主线,全方位达到三级医院标准,顺利通过三级医院验收。

    发展目标:医院业务收入增长10%,床位占用率达到90%以上;平均住院日进一步缩减,争取达到10日以下,次均入院费用下降5%;危重症抢救成功率达到90%。

    主要任务:进一步推行职业化管理,提高行政效能。加快弱势科室建设,打造市级重点学科,实现大综合突特色的医疗模式;推广优质护理病房,转变护理模式;力争开办医学本科教育,医学教育归口管理;加大科研支持力度,医学论文实现质的飞跃;提高后勤支撑能力,推广电子物流;加强党政建设,逐步推行绩效考核;注重高端人才引进与培养,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完成规划中的环境建设。

    核心任务:通过三级医院验收。

    2011年外科楼将启用,增加300——400张床位,扩大服务能力,增加门诊医疗面积,并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全面推进医疗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筹建质量控制专门机构——质控部,建立门诊与病房相统一的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将医疗质量检查、反馈、整改做为常态机制,切实保障医疗质量的稳步提高。

    全面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在已有病种的基础上,推广路径管理争取到100个病种。

    加强危重症病人监测,追踪病人的诊疗过程和结果,及早干预可能发生的不良事件,提高危重症病人的抢救成功率,降低不良事件发生。

    健全各级医师技术档案,坚持定期考核,制订考核标准及相关奖惩措施。严格医师分级管理制度,规范医疗行为,保障医疗质量。

    加强电子病历管理,确保病历书写的规范性和真实性;加大门诊处方管理力度,努力降低药品比例;推广临床药师工作,指导临床用药,确保用药安全。

    加强医技与临床医疗的合作力度,建立医技报告临床复验程序,确保医技与临床医疗紧密结合,全面提升医疗质量。

准备三级医院验收

    临时性组建三级医院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负责评审的主要组织工作。医院将视具体情况,聘请医院管理、业务专家组成专家顾问组,引导全院完成冲击三级医院任务。

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建设

    积极推行预约挂号,初步建立“先诊疗,后结算”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不断加强预约诊疗服务的组织领导。认真对待预约转诊病人的诊疗工作,满足病人需求。

    支持神内建好疑难病会诊中心,对疑难病例的诊断有现实意义,可以减少复诊率,提高诊疗水平。

    贯彻“以人为本”的办院宗旨,通过行风监督员和定期对就诊病人征求意见,形成系统的教育、整改体系,不断改善服务态度,提高病人满意度。

    做好外科楼使用后增加门急诊面积、调整门诊布局的准备工作,对医疗用房紧张的科室及增加功能的项目进行支持,满足环境和三级医院评审要求。

建立品管圈管理模式

    2011年,各行政职能部门要推行品管圈管理模式,依据医院核心任务,不断检查自己部门所分管的行政职能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适时整改,提升行政效能,确保核心任务顺利完成。

业务建设更加突出特色

    2011年学科建设的重点是加快医院缺失或薄弱科室建设,如:着重解决儿科病房建设,提高儿科的学科能力。加强整形科建设,主要是规模和品牌建设。中医科、皮肤科、康复科及眼耳鼻喉科扩大规模,增加病床实现医疗中心大综合的特点,满足教学型医院的科目需求,也为区域百姓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

    2011年医院将以市级重点学科为目标,积极筹备打造1——2个市级重点科室,鼓励特色医疗项目的创新与开展。在通州区糖尿病防治中心基础上,筹建通州区肿瘤诊疗中心、慢病防治中心、微创治疗中心,有条件的中心要于2011年挂牌成立。

    三甲医院技术项目开展:2011年上半年,各科室要完成北京市三甲医院所要求的技术项目开展,从技术项目上满足三级医院的评审要求。

    继续加强急诊急救体系建设,在急诊抢救、急诊病房、急诊ICU的基础上,筹建急诊留观病房,完善急诊功能区建设,增加急诊服务能力。

加强教育与科研体系建设

    继续加强医学教育和科研两个体系建设,将在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相融合,整合医院教育资源,承担起完成好首都医科大学和本区医学教育的各项工作任务。在教学楼筹建的同时,2011年下半年争取到首医本科生教育,如期举行第二期硕士研究生班。夯实临床见习、实习基础,努力使教学工作做到规范化。

    借助首医资源,大部分临床科室都要加入首医学系,争取各大学科申请通过专科医师基地验收,教育内涵完成向教学型医院转变。

    继续加大科研投资力度,用好科研支持和奖励资金,鼓励自主科研课题申报和开展。对科室科研工作加强指导,跟踪以支持项目进展;拓宽科研合作领域,增加合作科研项目。医院全力支持市级科技奖励项目,争取获得市级科技成果奖励。鼓励优秀医学与管理论文发表,2011年争取发表5篇以上的SCI文章,提升医院品牌,增强影响力。

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力度

    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加大高端人才的引进力度。加快学科带头人培养,使之成为在区域内具有学术影响力的领军人物。各重点科室要依据市级重点学科的标准,努力打造适合本市重点学科的人才梯队。继续支持科室聘请在学术界有影响力的专家来院兼职,医院要保障市重点学科发展的人才支撑。培养经营、管理型人才队伍,造就符合三甲医院标准的管理团队。

大力开展健康促进活动

    拓宽健康教育渠道,打造健康教育团队,将健康教育纳入防病体系。继续保持创卫成果,建立健康促进长效机制,努力建设无烟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