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医讯
我院成功实施首例小肠镜检查
急慢性腹痛是消化科常见的临床症状,其疼痛部位、性质等表现多种多样,所涉及疾病广泛,其诊治有时非常困难。过去我院消化内科曾收治大量腹痛患者,有一部分高度怀疑小肠病变,但由于检查条件所限,无法明确病因,无奈只能建议其转往市中心大型医院。
近日,张先生因间断的慢性腹痛三个月来到我院就诊,经门诊收入病房。对张先生的病情,我们进行了详细地了解,其腹痛的部位并不固定,且疼痛较剧烈,甚至影响其饮食及正常生活,曾在通州其他医院就诊治疗,做过多种相关检查,但腹痛症状并未缓解,病因仍不明确。受疼痛折磨的他,无法正常饮食,只能长期喝粥,三个月间瘦了30余斤。入院后我们为张先生完善常规检查,在消化内科主任徐宝宏主持下,全科医务人员对这份病例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分析,为明确其腹痛的病因,决定为患者实施小肠镜检查。
消化内科之前已成功实施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套扎硬化术,ESD(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MR(内镜下粘膜切除术)、POEM(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ERCP(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等多项内镜下三级、四级治疗,却从未实施过小肠镜检查。小肠镜与普通胃肠镜虽然都属内镜操作范畴,但与普通胃肠镜仍存在较大差异。首先小肠镜操作难度较普通胃肠镜难度更大,需经口和(或)经肛门单、双向操作观察整个小肠;其二,小肠镜检查整体操作时间较长,依据病变不同所需时间可能相应延长,可达五六个小时;第三,因小肠位于消化道内部,即中间位置,相对隐蔽,可控性略差,小肠镜检查操作风险较普通胃肠镜更大,穿孔、出血等风险增加。目前在北京可以开展小肠镜检查的医院多数集中在市区三甲大型医院中,开展此项检查需足够的软硬件条件支持。
为顺利完成此项检查,我院特邀请空军总医院国内知名小肠镜操作专家宁守斌教授给予专业指导。为了使镜下肠道图像尽量清晰,避免影响观察效果,术前,医生给予张先生积极做好肠道准备,并禁食,予静脉营养支持。向张先生及其家属充分告知小肠镜检查的必要性及相关风险、并发症等,使其对此项检查有充分的了解,并积极配合,同时签署知情同意书。检查当天,给予患者持续心电血压监护,在全身静脉麻醉下实施此项检查。操作者由肛门进镜,寻腔进镜至小肠与大肠交界处——回盲部,过程顺利,后由回盲瓣进入小肠,循序进入总长度约2米。缓慢退镜观察,于回肠段可见散在点状充血灶,考虑回肠炎,并术中取活检送病理。过程中术者操作娴熟,过程顺利,患者未有不适,圆满完成此项检查。
通过小肠镜检查,张先生腹痛的原因找到了,考虑存在回肠炎,给予相关抗炎、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胃肠动力等治疗后其腹痛较前有所缓解,后好转出院。
事物总是在发展着的,从无到有,消化内科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每一步都走得那么地坚定。消化内科开展了京东地区首例小肠镜检查,为区域百姓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又多了一件利器。相信随着我院消化中心的蓬勃发展,将会使更多小肠疾病的患者得到及时地确诊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