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医院管理 >>党建工作 >>青年园地 >>青年感悟 >> 正文

青年园地

青年感悟

话术,仁术

浏览次数:
字号:
+-14

  心里苦的人需要多少甜才能填满他的苦,其实一丝甜就够了——医生的人文关怀,对患者来说就是那一丝甜。

  在一次我院组织的医务人员礼仪讲座中,专家提示我们,医生与患者的关系,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关系。我们不能把患者当作敌人,要把他们当作朋友,要用我们的医学知识和技术维护医生的专业形象,把握好分寸尺度,这样才能保证医疗服务的安全和效果,减少激化矛盾的可能性。医者,是乃仁术也,临床经验需要慢慢的积累,但是沟通技巧是年轻医生可以通过训练较快提高的。

  回望2011年夏天,我大学毕业进入中医科针灸门诊工作,一入职就赶上了一年中最繁忙的“三伏贴”季节,患者络绎不绝的场景至今历历在目。经过轮转学习我再回到针灸门诊,我是科里最年轻的医生,同事们都是我的老师,老病人们喊我“小张大夫”、“小张”、“小徒弟儿”,新病人进诊室一看见我就会很犹疑地问:“还有没有别的大夫,年纪大点儿的……”现在想想,应该是因为我缺少老中医淡定的精气神儿吧!

  取得患者的信任从点滴做起。耐心聆听患者的描述;帮患者选好一个姿势用软垫支撑好,让他接受治疗时躺半个小时也不会太累;起针以后帮患者摆放好鞋子……这些都让患者心怀感激。慢慢熟悉之后,热情朴实的患者都很理解我:“年轻大夫一定要多学多练,小张大夫你就拿我练吧,我不怕疼!”“咦,原来您扎的手法也很轻啊,一点都不疼啊!”“张大夫,您给我扎完针,我现在感觉好多了!”……在患者的鼓励下,我慢慢树立了信心。科里的各位老师给了我最无私的帮助和最耐心的指点,比学校教的那些书本上的知识更令我受益,是她们真正教会了我怎么做医生。我在和谐的科室氛围下倍感温暖,工作也更有干劲儿了,独立接诊后,以前老师们传授的手法心得和交流技巧都派上了用场,逐渐我也有了自己的患者“粉丝”。

  “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是中医特色,尤其问诊,是能让患者感到医者仁心的最直接的方式:中医“十问”关注到了患者生活细节,温和耐心的询问,专业真诚的态度,使患者逐渐放下紧张的情绪。针灸的单次治疗时间一般至少需要半小时,疗程短则一两天,长则几个月,治疗全程都是医生与患者一对一服务。这种特殊的接诊方式,保证了我们与患者有足够的交流时间,患者与医生熟悉亲近也就很自然了,随着病痛的减轻,还会对医生更加信服和尊敬。在诊疗过程中,我经常发现对患者的生活指导他们是记不住的,科室会印制一些宣传页发给他们,但一离开医院,又不知道被丢到了哪里,不易长时间保存。在李敏主任的提议下,针灸理疗科开通了微信公众号,用来科普医学知识,受到了患者的一致好评。去年发布的“颈椎保健操”、“腰椎保健操”、“膝关节锻炼指导”、“三伏贴取穴教程”等内容,不仅阅读转发量高,还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反响。除了微信公众号宣传常见病的日常保健方法,科室医生还会一边扎针灸一边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患者非常喜欢听,他会觉得你真的在乎他,关心他,就会信赖你,依靠你。

  参加工作马上就要满五年了,我逐渐找到了做医生的掌控感和成就感,也有了信赖自己的患者,但其实我明白,才工作五年的我,临床经验的积累还远远不够,虽然我的接诊态度决定了患者对我的态度,但最终还是要凭能力说话,医疗服务质量才是最终决定患者满意度的标准。中医是灵巧又深奥的一门学问,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会继续保持一颗仁心,不断学习进步,做一名让自己满意更让患者满意的医生。

  (针灸理疗科 张心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