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动态
经鼻高流量吸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新选择
伴随着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和床轮滚动的声音,一位患者被快速推入了呼吸与危重症监护室,这样的场景几乎每天都在发生着。和以往大部分患者不同的是,今天收治的是一位产妇。高女士29岁,入院时为产后第三天,自产前5天开始出现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和发热,院外曾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产后病情加重,出现持续高热,每天最高体温都在39℃以上,伴有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当医护人员为患者连接上心电监护,发现患者的经皮脉氧饱和度仅为83%,急查血气分析提示氧合指数为113.8,胸片提示两肺部大片状的渗出影,这些指标明确提示了患者所患的疾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监护室里的气氛一下就紧张了起来。
值班的邢振川医生请来何永福主任医师、张虹霞副主任医师参加抢救工作,给患者应用了经鼻高流量吸氧装置,设定吸入氧浓度60%,流速60L/分,在提高了吸入浓度氧的同时,给予5-6cmH20的呼吸末正压。通过大家的努力,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逐渐减轻,经皮脉氧饱和度也上升到了90%以上。考虑到引起患者ARDS的原因为重症肺炎,在经鼻高流量吸氧的基础上,给予患者抗感染、祛痰等治疗。经过9天持续的经鼻高流量吸氧治疗,患者的喘息症状缓解,氧合指数上升到正常范围,脱离了生命危险,转到普通病房继续治疗1周后,痊愈出院。
ARDS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顽固性低氧血症和进行性呼吸窘迫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该病起病急,进展快,死亡率高达40%以上,而产后出现ARDS死亡风险更高。顽固低氧血症是ARDS最突出的临床表现,呼气末正压通气是改善ARDS病人缺氧的最佳呼吸支持措施。传统的呼气末正压多是采用机械通气的形式,无论是有创还是无创的机械通气,都会给病人带来不适感,说话及进食受限,且有造成呼吸机相关肺损伤和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风险。经鼻高流量吸氧采取鼻枕吸氧的方式,在提供高流量、高浓度、湿化氧气的同时,还可以产生呼气末正压效应,没有无创通气时面罩的压迫,不影响患者说话、饮食,具有良好的舒适性及耐受性,更容易被患者及家属接受,可作为轻、中度ARDS治疗的新选择。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应用经鼻高流量吸氧技术已经一年,使多名ARDS患者病情好转,避免了气管插管,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