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文章
优秀科研成果展示(六)
科研成果展示
本期邀请我院彭如臣主任团队分享其在SCI期刊《Saudi Journal of Biological Sciences》发表的研究成果,旨在分享我院科研成果,活跃全院学术气氛,为我院优秀科研工作者搭建一个更好的学术交流平台。
所刊杂志:
Saudi Journal of Biological Sciences(IF:2.802,中科院分区:生物学三区)
文章标题:
VCAM-1和VLA-4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表达及发病机制研究。
Expression and Pathogenesis of VCAM-1 and VLA-4 Cytokines in Multiple Myeloma.
内容亮点: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瘤,骨髓中浆细胞异常,存在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在血清和尿液中,抑制正常的免疫球蛋白和溶骨性病变。骨髓微环境已被证实在其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多数学者认为其发病机制MM的活化可能与某些肿瘤的活化密切相关,包括一些细胞因子的异常增加,或者是异常的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本研究主要检测VCAM-1和VLA-4细胞因子在多发性骨髓瘤(MM)中的表达,对阐明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并为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实验数据治疗。
选取40例MM患者作为实验组和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根据MM疗效反应评价的阶段性标准,实验组分为初诊组、复发/难治组、平台组。根据国际ISS分期,实验小组分为I、II、III组。用流式细胞术检测VCAM-1、VLA-4、CD38和CD138的在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抗原表达。ELISA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血清中VCAM-1的浓度。RT-PCR检测VCAM-1的表达。
本研究结果显示,VLA-4在MM患者中表达强烈。实验组CD49d阳性率为95%,CD49d抗原表达率高于对照组。说明CD49参与了MM骨髓细胞与细胞基质的粘附过程,MM的发生与CD49d异常相关。MM患者血清VCAM-1浓度及VCAM-1 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ISS分期组VCAM-1浓度和VCAM-1 mRNA表达水平由I期升高至III期。本研究结果提示黏附分子VCAM-1、VLA-4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表达异常,与ISS分期有关,对于阐明MM的发病机制,指导临床诊治具有重要意义。(论著中文信息由第一作者整理提供)
第一作者:郝攀,女,核医学科医师,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分子显像与治疗、肿瘤放射免疫显像与治疗。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文章2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4篇,主持立项区课题1项,参与完成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卫生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分子核医学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1项。
通讯作者:彭如臣,男,主任医师,中共党员,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医学影像中心主任、门诊医技党支部书记、医学影像教研室主任、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委员、北京医学会放射专业委员会区域学组副组长、北京医学会放射分会常务委员、北京医学会放射分会核磁组委员、北京医师学会放射专科分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分会委员、首都医科大学影像学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核医学系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CT工程技术委员会委员、通州区卫生局影像专业质量控制专家组组长、《磁共振成像》杂志通讯编委。获得通州区科学技术三等奖2次,二等奖一次。2002年在国内率先在0.5T磁共振上设计编写磁共振胆管成像序列并发表论文《肝外胆管梗阻的磁共振胆胰管造影》,申请首都医科大学校长基金2次。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身份发表中文核心论文30余篇,以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