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健康科普 >>健康知识 >> 正文

健康科普

健康知识

“食”全“食”美——预防动植物食物中毒

来源:营养科 发布时间:2021-09-16 浏览次数:
字号:
+-14

  食物中毒每年都会以不同的方式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尽管食品安全问题已经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但是每一次出现的食品安全事件,大家都会被震惊,“这种食物吃了还会中毒”,“以前也是这样吃怎么没有中毒”这些疑问也会不断的在我们脑海里出现,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大家对于食物中毒并没有真正的了解。接下来带大家详细了解一下动植物食物中毒以及如何预防。

      1.河豚中毒   河豚是一种含有剧毒物质的鱼类,每年2-5月份是河豚的生殖产卵期,此时毒素最多,因此春季最易发生中毒,河豚毒素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可使神经末梢和中枢神经发生麻痹,发病急骤而剧烈,潜伏期一般在10分钟-3小时,常因呼吸麻痹、循环衰竭而死亡,致死时间最快在食后1个半小时,且河豚毒素尚无特效药。

      预防措施:学会辨别河豚鱼,认识其毒性以及危害,不擅自吃沿海地区捕捞或捡拾的不知名或未吃过的鱼。

      2.毒蕈中毒   每年高温多雨季节,毒蕈中毒事件就会经常出现,毒蕈中毒类型分为胃肠炎型、溶血型、神经精神型、肝肾损伤型。

      胃肠炎型主要为黑伞蕈属、乳菇属和牛肝蕈属,潜伏期为10分钟-6小时,主要表现为恶心、剧烈呕吐、腹痛、腹泻等。

      溶血型主要由鹿花蕈引起,潜伏期为6-12小时,临床表现除胃肠炎症状外还会出现贫血、黄疸、血尿等溶血症状,严重者心率不齐,病死率不高。

      神经精神型主要有毒蝇伞、丝盖伞、杯伞、橘黄裸伞、裸盖菇等,潜伏期6-12小时,中毒除胃肠炎外,主要表现有神经兴奋、精神错乱和抑制,病程短无后遗症。

肝肾损伤型,引起此型中毒的毒蕈主要为毒伞属、褐鳞小伞属和秋生盔孢伞蕈,此类型中毒最严重,早期表现为胃肠炎症状,重者进入肝肾损伤期,改型病死率达到60%-80%。

      预防措施:建议大家购买正规渠道的菌类,自行采摘的不明菌类尽量不食用。

      3.含氰苷类食物中毒   以苦杏仁最为多见,此外还有苦桃仁、枇杷仁、李子仁、樱桃仁和木薯,氰苷能妨碍正常呼吸,导致组织缺氧、使机体陷入窒息状态,同时还能作用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使之麻痹最后导致死亡。

      预防措施:不吃苦杏仁、李子仁和桃仁,用杏仁做菜要反复浸泡并充分加热,不可生吃木薯

      4.四季豆中毒   四季豆中毒,多发生在秋季,因四季豆烹调不当,导致加热不透,毒素不能被破坏,从而引起食物中毒,以恶心、呕吐、腹痛等急性胃肠炎症状为主,病程为数小时或1-2天,预后良好,少数重症可发生溶血性贫血。

      预防措施:需要把菜豆充分加热再食用,尽量食用新鲜的嫩扁豆,食用前摘去扁豆的两端和荚丝,这些部位含毒素最多。

      5.未成熟和发芽的土豆   土豆中含有的毒性成分叫龙葵素,可引起溶血,并对运动中枢及呼吸中枢有麻痹作用。未成熟或发芽的土豆毒素含量每100g可达30mg - 60mg,甚至高达400mg以上。潜伏期数十分钟至数小时,多数为2?4小时。最初症状为咽喉抓痒或烧灼感,上腹部烧灼感或疼痛。然后剧烈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预防措施:不要购买和食用发芽马铃薯。妥善保存马铃薯,防止发芽。

      6.生豆浆   生豆浆中含有皂素和抗胰蛋白酶等有害成分,生豆浆中毒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刺激症状。豆浆在沸腾之前会产生很多泡沫,有人误认为豆浆已经煮开而停止加热,食后就会发生中毒。

      预防措施:将豆浆煮透。在煮过程中出现假沸时,可加入适量植物油或消泡剂,待泡沫消失后继续加热至烧开沸腾2~3min。

  食物中毒不仅会引发患者机体出现多种不适症状,严重时还会导致其死亡,提高对有毒动植物的认识并避免食用是降低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和患者死亡率的重要因素,如遇食物中毒应尽快就医,以免延误病情。(营养科  李佩)


相关科室| 相关医生| 相关文章| 相关咨询| 相关视频| 相关疾病
营养科

相关科室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营养科的前身为营养室,建立于1956年,2014年12月独立成科。营养科现有营养专业人员11名,包括营养医师5名,营养技师4名,营养护师2名。其中博士2人,硕士6人(含在读3人)。主要负责对住院和门诊患者进行营养相关的各项工作,包括营养筛查、营养评估、营养干预和营养监测,通过会诊、查房、人体组成分析、人体基础代谢率测定、微量元素检测、营养制剂配送、营养配餐、肠外营养等来实现营养治疗与营养管理;同时对住院和门诊患者进行营养宣教、个性化指导以及对大众的营养健康科普宣教等。…

更多

视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