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健康科普 >>健康知识 >> 正文

健康科普

健康知识

秋季与海鲜(二)

发布时间:2016-09-13 浏览次数:
字号:
+-14

  (接上期)这样储存更新鲜:

  带鱼:将带鱼清洗干净,擦干后切成大块,涂抹盐和白酒,之后再放到冰箱里冷冻,不仅能延长保存期限,还可以腌渍入味。

  鱿鱼:储存鱿鱼时,应先去除内脏,洗干净并擦干水分,然后用保鲜膜包好,放入冰箱冷藏即可。

  螃蟹:活蟹应该放在阴凉潮湿的地方,避免风吹日晒,保持透气性,最适合的温度为8~18度。最好不要将螃蟹放在冰箱内,以避免温度过低而死亡。

  海参:如果是已经泡好的海参,最好不要存放超过三天,期间应用凉水浸泡,每天换水两三次,或可放入冰箱冷藏。如果是干货储藏,最好放在密封的木箱中,以防止受潮。

  牡蛎:应先用清水刷洗干净后,放入水盆里,再滴几滴香油保存,但放置的时间不要太长;如果牡蛎已经连壳烹煮了,应将其肉取出,装入保鲜袋,再放到冰箱冷冻,尽早食用。

  虾:要先将虾洗净后放入保鲜袋中,减少与空气和水的接触,存放在冰箱里冷冻,并尽快食用完毕。

  海鲜如何烹制:

  可采用煮、蒸、炒、熘等方法。其中煮对营养素的破坏相对较小,但是其水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会溶于水中,所以建议连汤汁一起食用为佳。蒸时,食物与水接触少,所以可溶性营养素的损失也比较少,因此也提倡使用蒸的方法。如果蒸后浇汁,既可减少营养素丢失,又可增加美味。

  吃海鲜的那些事儿:

  1. 生吃海鲜,安全隐患大

  7月—9月是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其主要存在于近岸海水、海底沉积物和鱼、贝类等海产品中。我国沿海地区为其高发区。近年来,随着海产食品大量流向内地,内地也有此类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但该菌不耐热,56°C加热五分钟,或90°C加热一分钟,均可将其杀灭。所以食物要尽量煮熟吃,适当温度的烹调可以杀死几乎所有的致病性微生物。有研究表明,烹调食物达到70℃或以上时,有助于确保安全食用。因此在对食物卫生状况没有确切把握的情况下,彻底煮熟食物绝对是保证安全的一个好办法,特别是像水产品这种微生物污染风险较高的食品。此外,在一些海水鱼类中含有硫胺素酶和催化硫胺素降解的酶,大量食用生鱼也会造成维生素B1的缺乏。一般建议烹煮海鲜时要把食物煮至沸腾,并持续煮沸至少一分钟。

  2. 海鲜+酒+甜饮料,痛风患者要小心

  首先咱们先看看什么样的人容易发生痛风呢?比较胖的人;平日缺乏运动,体能较差的人;爱吃高蛋白食物又爱喝酒的人。如果您有这三种情况,那么吃海鲜时就要格外小心一些了。虽说海鲜本身不会直接导致痛风发作,但一旦形成容易发生痛风的体质,再吃海鲜喝啤酒就很危险了。因为海鲜本身嘌呤含量很高,大量饮酒也会使嘌呤分解加速,生成尿酸,同时酒中的乙醇也不利于尿酸的排泄,故容易引发痛风。其实除了啤酒之外,还有研究发现,大量喝甜饮料也会提高痛风的风险。这是由于饮料中含有蔗糖或者果糖,而果糖是促进尿酸形成的因素。所以建议吃海鲜时吃点淀粉类的食物,特别是富含钾的粗粮和薯类,可以促进尿酸的排出,对痛风患者有益。

  3. 吃来源可靠的海鲜,避免食物中毒和污染富集的危险

  贝类味道十分鲜美,是大家非常喜爱的海鲜食物之一,但是织纹螺(俗称海丝螺、海狮螺、白螺)等含有毒性物质,容易引发食物中毒。有资料表明,织纹螺其致命毒性是在生长环境中获得的。近年来,由于海水养殖及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大量排入,造成海水富营养化,贝类食物中毒的发生与水域中藻类大量繁殖有关。有毒藻类产生的毒素被贝类富集,当人们食用贝肉时,毒素迅速释放并产生毒性作用。为了防止贝类食物中毒,在海藻大量繁殖期及出现“赤潮”时,应禁止采集、出售和食用贝类。另外,贝类的毒素主要积聚于内脏,食用时注意去除,可减少中毒的可能性。

  4.海鲜过敏人群避免食用

  部分人群会对某类食物的某些成分发生过敏反应,通常累及呼吸道、皮肤和消化道。虽然食物过敏只影响小部分人群,但它对这类人群可能造成较大的危害,因此要特别注意,过敏人群应尽量避免食用海鲜。

  海鲜固然美味,但我们在食用的同时,也要注意它在饮食上的细节,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到吃得美味,吃得放心,吃得健康。


相关科室| 相关医生| 相关文章| 相关咨询| 相关视频|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