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
输血科普常识系列二
电视剧里大家也许会看到这样一幕,医院血库里没血,面对一个急需输血的病人,周围的人撸起了袖子,于是鲜红的血液汩汩地进入患者体内;看到一个需要输血的孩子,父亲伸出爱的臂膀:“我是孩子父亲,输我的吧!我身体很好,我的血液安全”。正能量的一幕幕确实感人,可事实上,真正发生在医院的临床输血真的像电视剧里看到的那样吗?
首先说血液的来源,医疗机构的用血必须来源于合法的采供血机构。地方各级医疗机构采血是违法的,只有血液中心或中心血站才具有采血资格,它是通过市级卫生行政部门依照国家相应的法律法规严格验收合格的机构,街头的采血车或采血屋是他们为了方便市民无偿献血而设立的。一方面,为了保证献血者的健康,采血前会按照献血员的标准进行严格体检筛选,会保障献血员不会超濒次献血,保障献血者的身体健康。另一方面,采集的血液回到血液中心后,会接受严格的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传染病的相关检测,合格的血液再经过分离、分装为成分血发往医疗机构,发到医疗机构的成分血也是需要保证合格才能入库(也就是医院的血库),病人输血前还需要血库的技术人员做交叉配血,相合的血液才可以输入患者体内。所有的这些操作会需要一定的时间,至少需要3-5天才可以完成,并不是屏幕上看到的一蹴而就。
对于近亲属间的输血问题,其实是相当危险的。我们可以把输血看做是器官移植,输入体内的异常成分会和机体一样也是最大限度的排斥对方,但毕竟输入体内的血液是无本之木、无水之源。在机体免疫功能正常的情况下,可将输入体内的免疫成分逐一清除并最终取得胜利。亲属之间的免疫成分的抗原的相似度较高,尤其是在患者免疫力较低的情况下,很容易逃脱机体免疫系统的监视,而使输入的免疫成分在机体内大量增值,反客为主,进而攻击患者的机体组织,这就是“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一般在输血之后的1-2周发病,表现主要以皮肤、胃肠、肝脏、骨髓的重度损伤,病程进展非常快,往往3-4周死于出血或感染,死亡率在90%以上。此病的非亲属输血的发病可能为0.1-0.01%,血缘关系越近,该病的发病率越高,尤其是一级亲属,即父母子女间输血发病率较非亲属间输血的发病率要高10-20倍以上。
那怎么来预防这种可怕的TA-GVHD呢?最好的预防就是不输血。必须输血时,普通的输血尚可寻找非亲属血源,如果是熊猫血找不到血源,只有亲属有同型血怎么办呢?按照这种疾病的产生原因去想办法处理,就是把异体的免疫成分杀灭。目前,可以用γ射线进行照射,使异体的免疫细胞的DNA断裂成碎片,使其失去增值分化的能力,而射线不会破坏无核的红细胞或者血小板,这就是大家临床见到的辐照悬浮红细胞或者辐照机采血小板。